接受包皮環切手術是否會影響男性的勃起功能?以下分類整理相關論著,並加以討論:
觀察性研究2002年,美國學者Fink KS等開始提出這個問題,並展開研究。他們收集病歷,找出123名在5年之內接受環切手術的成年病人,平均年齡為42歲。這些病人接受手術的原因包括:包莖 (64%)、發炎 (17%)、濕疣 (10%)、過長 (9%)、偏好 (7%) 等。結果在手術之後,勃起功能的評分變差 (p = 0.01)。文章結論指出,這項結果也許能幫助醫師對病人的術前說明,但仍需要隨機分派的實驗來驗證這個結果。
2004年,土耳其學者Senkul T等研究42名在成年時期接受環切手術的男性,平均年齡為22.3歲。和前一研究不同的是:他們接受手術的理由,純粹是因為宗教因素或個人偏好。在術前和術後至少3個月後加以評估,結果和前述研究正好相反,手術並沒有影響男性的勃起功能。
同年,中國學者Shen Z等研究95名在成年時期接受環切手術的男性。結果發現,術前只有18人有輕度勃起功能障礙,而術後則有28人有輕至中度勃起功能障礙 (p = 0.001)。另外文章指出,手術可能造成了33人對勃起缺乏自信 (p = 0.04),與44人插入困難 (p = 0.03)。
2014年,台灣學者Yang MH等研究442名19 ~ 35歲,接受過環切手術的年輕男性。在術前和術後3個月加以評估,發現他們在手術後,對勃起更有自信 (p < 0.001),卻比較難以維持勃起直到完成性交 (p = 0.01)。
這類研究主要以訪問的方式,比較手術前後病人評分的差異,彼此結果有所出入。在閱讀本類研究時,有兩個值得注意的考量,一是如果術後時間太晚加以評估,可能會伴隨回憶性偏差;二是如果術後時間太早加以評估,可能會因為傷口尚未完全康復,造成性交不適,而間接影響勃起功能。
對照性研究2015年,南非學者Chinkoyo E等橫斷性地研究具有性生活的男性,其中242名接受過,236名未接受環切手術。結果發現接受過環切手術的人,勃起功能不全的比例較低。另外在孩童或成年時代接受手術,也並未對勃起功能造差異。結論指出,環切手術對於勃起功能來說,應該是安全的。
大規模研究大規模的研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,提供新的觀點。2013年,荷蘭學者Hoschke B等利用問卷,訪問特定城市內2499名有性伴侶的男性,發現勃起功能障礙的獨立危險因子,並不包括曾經接受環切手術。文章從大尺度以觀,認為環切手術不會增加勃起功能障礙的盛行率。
2015年,英國學者Homfray V等利用電腦輔助,當面訪問6293名國內男性。相對於前一研究以城市為尺度,本研究的規模則為國家尺度。結果發現接受過環切手術的病人,比例為20.7%。在調整年齡和伴侶狀態等變因之後,他們和未接受過該手術的病人,勃起功能並無統計上顯著的差異。
分派性研究2008年,在人類後天免疫缺乏病毒感染預防的研究中,烏干達學者KigoziG等將4456名有性經驗,但未感染該病毒的男性,隨機分派至2246名立刻接受環切手術,與2210名兩年後才接受相同手術等兩組,並在分派後第6, 12, 24個月加以追蹤。
結果發現,只有在術後第6個月時,順利插入的比例,已經手術組為98.6%,尚未手術組為99.4%,二者間的差距達到統計上意義 (p = 0.02)。在其他的追蹤時期,已經與尚未接受手術的兩組,無論在達成勃起或插入功能等方面,均無差異。這項結果,可算是在本主題的研究中,非常珍貴的資料。
後設性研究2013年,中國學者Tian Y等對10個研究進行後設分析,納入9317名接受過與9423名未接受過環切手術的男性,發現兩組的勃起功能沒有明顯的差異。文章結論指出:環切手術可能不會對勃起功能帶來負面的影響。但是本研究所納入的一些資料,研究品質參差不齊。
同年,澳洲學者Morris BJ等也對36個研究進行後設分析,納入20931名接受過與19542名未接受過相同手術的男性,也確認在隨機分派和設計良好的個案對照等高品質研究當中,兩組的勃起功能沒有明顯的差異。
總結綜合以上研究,我們發現:在隨機分派和設計良好的個案對照等高品質研究當中,皆未找到環切手術對勃起功能有特定影響的證據。